(相关资料图)
□李兴华
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营业务,信贷资产是银行的主要资产,必须放在业务经营的重要位置抓好。建立和完善贷款管理优化机制,合理确定贷款投向,既是保证贷款客户的生产经营需要,又能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,同时还能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。因此,银行机构在信贷管理中,应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机制,优化信贷投向,努力防范控制贷款风险,推进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。
加强贷前调查,严把贷款“入口关”。为提高新增贷款质量,银行机构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,因地制宜开展贷前调查,加强行业和地域风险的分析研究,从信贷策略、投向、投量的实际出发,逐个调查借款人信贷资金需求情况。并采取动态、静态、财务性、非财务情报的分析方法,调查借款人总投资、产值、销售、自有流动资金情况,严格客户准入条件、信用评级和授信额度,把好贷款“入口关”,严密信贷程序,强化贷前风险控制。并积极为客户传导市场信息、市场行情和相关政策,创新信贷产品,满足客户需求,充当理财顾问和经营参谋。同时,应制定完善的对客户的金融服务与管理方案,发挥系统优势,加强协调沟通,为客户提供行业分析、政策咨询、发展战略、经营决策、财务规划等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,进一步规范贷款受理、调查等环节操作流程,简化手续,提高效率,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。
加强贷时审查,注重贷款质量管理。提升信贷业务效益,贷时审查是关键。银行机构应在调查掌握借款人信息资料的基础上,具体分析借款人生产、销售、获利、资产、负债等情况,提出行业和地域信贷政策导向,根据客户流动资金比例和生产实际决定流动资金贷款额度,再进一步考虑用哪一种贷款保证方式,担保、抵押还是质押,确保存量信贷资源向经济效益好、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和地域流动,使贷款投放以后能有效地帮助客户生产发展,创造更大的效益。在贷款审查中,要缩短环节,优化信贷审批程序。如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“金额小、周转快、需求急”等特点,及时对辖内业务流程进行梳理,提高办贷效率,对重点中小企业急办事项、特事特办。并灵活定价机制,减轻企业负担,依据客户质量、业务风险和综合收益,确定贷款差别利率水平,实施区别对待的定价机制,进一步提升信贷经营质效。同时,在贷款审查中,还应加强客户监测和风险排查,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贷款运行情况分析,通过认真核实企业的生产成本、产品构成、库存、订单、应收账款、资金周转等情况,分析企业盈亏情况和持续经营能力。并加强企业资金链分析,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变化,合理设计贷款方案,控制贷款风险敞口,提高信贷资产质量。
加强贷后管理,减少和控制信贷风险。银行机构应不断完善贷后精细化管理,建立科学、完善的信贷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,按月对本行的存量信贷资产进行分行业逐户、逐笔监控,对借款户进行市场风险分析、行业分析、借款人风险分析,积极推进客户分类及区域管理,对不同区间的不同客户,实行不同的管理手段,按照“一户一策”的要求,对所有客户做到管户到人、责任到人、目标到人,进一步完善贷后精细化管理。并加大对大客户和重点客户的监测管理,定期开展全面风险排查,及时发现财务和非财务等各方面的风险隐患,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,强化贷款的风险管理。银行机构应将理论知识学习、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训练结合起来,加强现有人员业务培训,不断提高业务及服务水平。同时,选拔既熟悉银行业务、又通晓企业财务知识的员工充实到信贷岗位,以高质量、高效率的信贷水平降低和杜绝贷款风险,全面提升信贷管理水平。
(作者单位:农业银行山东省安丘市支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