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这两天,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纸扎艺人正忙着扎制大火把,迎接一年一度火把节的到来。扎制火把不仅是当地民族风俗文化的展示,更是非遗技艺的传承。
在65岁的洱源县白族纸扎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飞梧家,一家老小齐上阵,正在赶制大火把。他说:“一般大火把做十二节,一节代表一个月。今年是闰二月,我们做了十三节。火把节象征来年的丰收和吉祥,祛百病。”
杨飞梧的妻子杨培花高兴地接过话茬:“今年,我们生意非常好,全家人都来帮忙。既扎大斗、小斗,又扎大火把、小火把。今年大家又可以红红火火、高高兴兴地过火把节了。”
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是白族火把节,恰逢暑假,杨飞梧的孙女杨玮丹趁着假期帮忙扎火把,同时也是向爷爷学习纸扎技艺的好时机。她说:“既然这些技艺传承到我们这代人手里,那就得好好学习,把它传承下去,并且发扬光大。”
扎火把是一项体力和技术活,其中,难度最大的是四层升斗。“底层是‘鹭鸶采莲’,二三层是‘斗上加升’,顶层是‘方天画戟’,整体构成‘莲升三戟’,谐音‘连升三级’,寓意五谷丰登、好事连连。在火把顶部装上‘白鹤含松’,升斗上贴上‘国泰民安’‘五谷丰登’‘四季求财’‘风调雨顺’等吉祥文字,四周插上五彩旗,一根大火把就大功告成了。” 杨飞梧耐心地进行讲解。
洱源县右所镇文旅中心主任赵勇介绍说:“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是我们白族的火把节,村村寨寨都有竖火把的习俗,我们当地也有像杨飞梧师傅这样制作火把的少数纸扎艺人,他们把这种传统的技艺传承了下来,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代相传。”
“要越做越精致,一年要比一年做得好,一代一代传下去,一代要比一代强。”对于纸扎技艺的传承,杨飞梧充满信心。
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李雪梅 罗新才 杨润桃 摄影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