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为让群众住得安全,过上舒心的好日子,泾川县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加快乡村建设行动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,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打消搬迁对象顾虑、解除对基本生活保障的忧虑、谋划长远生计的“远虑”,从而激发搬迁对象主动搬出的意愿,满足稳得住的心愿,实现致富的夙愿。近日,记者走进飞云镇毛家村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工程现场,看到安置房屋已经基本修成,很多农户走忙着装修,整理房屋,工人们正忙着搬砖砌墙、浇筑圈梁、大家干劲十足,一派繁忙景象……
“我家的五间砖木房子还是老人在世时修建的,已经快30年了,平时有漏雨的问题,这次赶上党的好政策,没想到自己晚年还能住上新房子,同时也给外出打工的孩子在老家安了一个新家,我很高兴。”飞云镇毛家村牛家湾组群众毛贵荣看着忙碌的施工场面激动地说道。
泾川县在充分尊重安置群众意愿的基础上,采取集中搬迁和分散搬迁相结合,就近搬迁和易地搬迁相结合,购买商品房和自建农用房相结合的方式,大胆创新,严谨破题,因户施策,因地制宜,严格遵循“经济实效,量力而行”和“农户自筹为主,政府补助为辅”的原则,对确定的避险搬迁农户按每户“7万元中央补助资金+3万元省级补助资金+5万元贴息贷款”的标准给予补助支持。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和政策统筹力度,落实财政补助资金,拓宽资金整合渠道,形成“10+5+N”资金筹措“政策包”,真正实现了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的生活需求。
“现在的政策真的是太好了,我原来的庄子很烂了,都快四十年了,家里也没啥钱,一直没有修,没想到这次我们能被列为易地搬迁户,享受国家的政策,修个庄子基本就不用花多少钱,放在平时都不敢想,一个庄子花五万就修成了。”毛家村搬迁户毛小平告诉记者。
通过发展产业、增加就业、鼓励创业,着力提升避险搬迁后的自我“造血”功能。泾川县着力加大产业扶持,坚持因地制宜、因户施策,按照宜牛则牛、宜果则果、宜菜则菜的要求,制定落实产业发展后续扶持措施,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发展主导产业,积极培育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,促进转移就业,多方增加收入,切实做好避险搬迁“后半篇”文章,让搬迁群众实现“能致富”的夙愿。
据了解,泾川县自启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以来,全县共确定泾明乡、飞云镇等7个乡镇14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63户225人,止5月22日,全县63户搬迁对象除1户未开工建设外,其余搬迁对象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。
泾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吕金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