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最西边城市茫崖:“孤独的城”与“不孤独的人”
你知道我国“最孤独的城市”在哪里吗?
柴达木盆地边缘,阿尔金山、昆仑山之畔,坐落着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—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。因南接可可西里无人区,西连阿尔金山无人区,北边为罗布泊无人区,方圆200公里内无县城,茫崖被称为“最孤独的城市”。
(资料图片)
近日,潮新闻记者走进这座“孤独之城”,并记录下了一群“不孤独的人”。
“孤独的城”
2018年12月27日,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正式挂牌,市域总面积4.99万平方千米。截至2020年,茫崖市常住人口只有18856人。
平均海拔3000米,降水少、蒸发量大、干燥、寒冷、缺氧、沙尘天气较多……茫崖地理位置特殊,生存环境恶劣。但也是在这里,“悄悄”藏着许多奇迹:茫崖翡翠湖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,与赤橙的昆仑山和壮观的阿尔金山,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画卷;“恶魔之眼”艾肯泉方圆百里寸草不生,终年不停涌出的泉水,将土地染成红、橙等颜色……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人纷至沓来。
茫崖翡翠湖记者贾晓雯摄
进入茫崖市,潮新闻记者看到,一块刻着“援青林”的石碑醒目地矗立在路边。整个援青林绕城而建,树枝正在发芽。原来被无人区包围的茫崖,也被绿色的树林保护着。
“援青林阻挡风沙了,增加了降雨量。”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陈海盼从小在茫崖长大,小时候的他看到的是漫天的黄沙,而现在“灰蒙蒙”已变成了蓝天白云。
陈海盼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援青林总投资三千万,其中浙江投资一千万,占地面积三百亩;“十四五”期间,总投资三千九百万,其中浙江投资占到两千万,占地面积六百亩。据了解,援青林项目主要分为四个部分,分别是树苗的购置、种植、浇灌和后期管护。
浙江援青林记者贾晓雯摄
十余年来,为了改善这里的自然环境,在浙江的对口援助下,茫崖每年拿出地方财政四分之一的资金专门用于环境建设,通过“以封为主,封造结合”的办法,依托国家公益林管护、三北防护林、退耕还林、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工程,建起了属于茫崖的绿色“护城墙”。
与此同时,援青林也给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,“原本茫崖并没有绿色,现在援青林相当于一个天然氧吧,居民会在这里野餐、散步。”陈海盼说,援青林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乐趣,对茫崖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。
“不孤独的人”
茫崖是青海与新疆的交界处,毗邻新疆若羌县,有青海“西大门”之称。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公安检查站——茫崖公安检查站。作为反恐怖斗争的“桥头堡”,茫崖公安检查站一直处在抵御暴力恐怖势力渗透、破坏活动的最前沿。
“检查站有民辅警25人,全天24小时四班三倒开展路检路查,日均查缉车辆3500余辆车次、5000多余人次。”检查站民警柳长寿说,这些队员中最小的只有21岁,大都半年到一年回家才能回家一次,平常就住在检查站。“因为天气干旱,连警犬都受不了,所以这里一条警犬都没有。”
这样的路检流量,对于25名民辅警来说,压力是有的,他们全天候守在边检站随时待命。如果再遇到恶劣天气,可以说,他们是在用血肉之躯迎风沙、抗严寒、斗风雪,却一直未曾离开。
有人不离开,还有人坚定走来。尽管茫崖是海西州环境最恶劣的地区,但浙江援建的春风已久吹到了这里。
茫崖公安检查站记者贾晓雯摄
2021年5月,陈剑只身来到茫崖参加浙江援青,担任茫崖市委副书记、市政府副市长,负责对口支援帮扶工作。
为了尽快掌握全市的真实情况,他亲自带队,对全市3个乡镇,全区106户牧民家庭进行了走访和调研;还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现场考察调研,持续深入到油田、钾肥、新能源企业和旅游公司等16家企业一线。
家住茫崖市花土沟大浪滩社区的张广兰身体残疾,丈夫早年逝世,她和公公婆婆以及两个孩子挤在4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内。
“她没有工作,家里老人年纪又大,日子难。”2021年,大浪滩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兰却得知这一情况后,马上告知了陈剑。陈剑虽一人在茫崖,但背后是整个援青团队。在援青大后方的支持下,他立即开展帮扶行动,仅两天时间,张广兰全家就搬进了八十多平方的新房子。
“考虑到张广兰腿脚不便,原来是两位老人背着她上下楼。如今,房间特意选在一楼,她靠自己随时出门晒太阳、看蓝天的愿望实现了。”兰却说,如今社区志愿者还时不时去看望他们,帮助他们采买生活用品。
“能住在新的大房子里,很开心,孩子也终于有自己的卧室了。”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房子后,张广兰开心极了。
张广兰的新家 记者 贾晓雯 摄
记者发现,在当地一提到援青干部,老百姓眼中便放光。浙江援青干部的帮扶行动已深入社区基层,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。
今年是浙江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西州的第13年。据了解,自2010年起,浙江省在项目、资金、人才、智力等方面给予海西州全方位支持,共安排援青资金23.7亿元,实施379个援建项目。“孤独的人”并不孤独,每一个援青干部的背后是所有的浙江人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